候鳥天堂
遷徒回歸
連日來,隨著氣溫回暖、冰面消融,陜西紅堿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陸續迎來遷徙回歸的候鳥。它們或成群結隊,或三三兩兩,時而休憩覓食,時而追逐嬉戲,鳥鳴聲此起彼伏,成為春日里一道靚麗的風景線。
“目前遷徙來的候鳥有1萬只左右,以雁鴨類等水禽為主,包括大天鵝、鴻雁、灰雁、紅頭潛鴨、綠頭鴨、綠翅鴨、骨頂雞等,主要分布在自然保護區的喬家海子、紅石島,以及紅堿淖幾條主要入湖河流的入口處?!标兾魇游镅芯克芯繂T肖紅表示,天氣日趨轉暖,陸續還將有遺鷗、棕頭鷗、鷗嘴噪鷗、普通燕鷗等抵達紅堿淖,每年有超過3萬只候鳥遷來此地繁殖。
已在紅堿淖從事鳥類研究工作近20年的肖紅介紹說,鳥類對于生態環境的要求比較高,通常會選擇水質、生態環境極佳的地方棲息,紅堿淖諸多島嶼和豐富的植物、水生昆蟲等,有效解決了鳥類住和吃的問題,吸引了遺鷗等珍稀鳥類棲息繁殖,這里也成了全球最大的遺鷗繁殖基地。
鳥類是生態環境優劣的重要指示物種。近年來,榆林市圍繞全面優化紅堿淖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目標,大力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,開展了紅堿淖生態保護專項行動,委托陜西省動物研究所完成了濕地生態、遺鷗保護、鳥類調查、水生生物調查等研究課題,采取人工增雨、河道治理、協調內蒙古札薩克水庫生態補水等措施增加入湖水量。
同時,榆林市積極探索建設湖泊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,實施了生態移民、養殖搬遷、魚類馴養、濕地治理等生態保護工程,建設保護區信息化綜合管理系統,每年冬季對湖心島遺鷗生境進行人工修復,保護區內林草覆蓋率由建立之初的20%提高到目前的45%,筑起了一道綠色屏障。
截至目前,“塞上明珠”紅堿淖湖泊面積由2015年的31平方公里增加到37.1平方公里,24項監測指標中Ⅲ類以上指標由2015年的17項提高到20項。隨著濕地生態功能日益彰顯,生物多樣性也更加豐富,鳥類種類達到195種,其中,國家一級保護鳥類12種、二級保護鳥類33種、省級保護鳥類9種。2022年10月,“紅堿淖濕地湖心島生境修復與遺鷗種群保護”被生態環境部評為生物多樣性優秀案例。
“下一步,我們將在抓好資源保護的同時,把重點放在生態修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上,認真做好生態移民、濕地治理、自然教育、野生動植物保護等重點工作,進一步提升紅堿淖濕地生態系統的多樣性、穩定性、持續性,促進遺鷗等野生動物種群數量穩定增加,努力把紅堿淖自然保護區建設成為沙漠湖泊濕地保護與修復的典范?!标兾骷t堿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、黨支部書記賀和平表示。
網站地圖 意見建議 關于我們 公開審查 榆政通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
榆林市人民政府主辦 市政府辦公室承辦 市政務信息化服務中心建設管理
網站標識碼:6108000003 陜ICP備06001574號 陜公網安備 61080202000190號
辦公地址:陜西省榆陽區青山東路1號 技術支持:0912-3893665